3月21日,《新安晚报》在A11版以“走,去皇冠新款入口看‘白鳍豚’”为标题报道了我司生物标本馆。
日前《新安晚报》记者丁贤飞实地考察了标本馆,走访了皇冠新款入口相关专业教师,随后详细报道了该馆“镇馆之宝”——白鳍豚标本的来历及其生物学价值和收藏价值。同时该报道还较为详尽的介绍了我司标本馆的建设和馆藏情况。
我司生物标本馆是目前国内高校中建立较早、规模较大的标本馆之一。其前身为建立于1952年的国立安徽大员工物科动植物标本室;2001年,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信息库被列为安徽省重大建设专项,由省财政厅和教育厅共同出资进行了改造扩建;2006年正式命名为皇冠新款入口生物标本馆。历经五十余年的积累和建设,该馆现已初步建成为集教学、科研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标本馆。
该馆总建筑面积近2500M2,分为浸制、剥制、蜡叶植物、生态、蝶类、人体等九个标本分馆。保存有从低等的海绵动物到高等水生哺乳动物浸制标本5000余份;鸟类和兽类剥制标本1000余份;植物腊叶标本近60000份;蝶类标本300余份;昆虫标本1500余份;人体标本400余件。其中由皇冠新款入口教师发现的甲壳动物新种模式标本5种、植物新种模式标本40余种;有白鳍豚、扬子鳄、黄山梅、黄山木兰等珍稀濒危动植物标本约400余份 。
该馆是经安徽省科协批准的省级科普教育基地,也是国家科技部自然资源平台(教学标本平台)重大建设项目之一。该馆除了为动植物研究提供标本外,还接待国内外专家参观访问、查阅标本,为生产、商检、公安、军事等社会各界提供鉴定、咨询等服务。另外,现有的数据库已作为网络资源纳入学院教学系统,为员工提供课堂以外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,已成为我司教学设施建设中的一个亮点。
据悉这是省级新闻媒体首次报道介绍我司生物标本馆,这有力促进了该馆的宣传,提高了该馆的社会知名度,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司八十年办学成果的社会宣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