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军民一心众志成城的防汛抗洪中,位于江城“大后方”的年轻志愿者们,同样在用真情守候着希望。
昨日,在镜湖区罗家闸小学安置点,记者见到了来自皇冠新款入口2014级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员工志愿者许萍。原本已经定好暑期实践计划的她,从7月4日开始,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为被安置转移群众的志愿服务中。
陪伴、鼓励和支持
在罗家闸小学安置点,老人和孩子最多。许萍和其他志愿者每天早晨7点半左右就要开始工作。工作内容包括照看老人孩子,为孩子辅导功课、陪他们娱乐玩耍,为腿脚不好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,协助社区人员做好后勤工作等。所以,她要一直脚不离地地忙到晚上七八点钟,实在累了,就只能在桌子上趴一会儿。
一开始,因汛情被转移安置群众对陌生的环境是排斥的。他们的沉默,给只有20岁的许萍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
“别人不想说话时,我们也可以不说话,静静地陪在他身边,不也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吗?”年轻热情的许萍告诉自己。连日来,她选择了用真心和耐心同大家相处,渐渐收获了信任和喜爱。一个来自聋哑家庭的小男孩,可能因性格内向,一度在安置点不参与任何活动,也不和别人说话,在许萍的陪伴下,男孩变得开朗起来,安置点“大家庭”的笑声也越来越多。
“现在我们在这边是定点服务,一人服务一个教室。”跟着许萍刚走到教室门口,记者耳边就响起了稚嫩的童声——“姐姐,你来教我画画……”只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拿着画本和彩笔来到了许萍面前,抬头用明亮的眼睛等着许萍教她画画。“这个小姑娘是来自方村的,五年级。”许萍像领着自己的妹妹一样,一边拉着孩子走向教室里的桌子,一边微笑着向记者说道。
在许萍眼中,给安置群众们尽可能多的陪伴,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,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,帮助安置群众尽快开始新的生活,正是志愿者真的价值所在。
自己家也被淹了
实际上,面对今年罕见的汛情,许萍位于宣城广德县的小家,也被大水侵袭了。
许萍1996年出生于广德县一个普通家庭,父亲原先是出租车司机,现在因为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不得不在家静养,母亲则是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父亲。她还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妹妹,一家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。然而,在许多跟她类似的同龄人都利用暑期打零工补贴家用时,许萍大学至今的两个暑假都选择了社会公益服务。
今年6月下旬,在许萍期末考试还没有结束的时候,家中就已经发生了洪涝。“我给家里发了好多信息,每天都在问家里情况怎么样。”虽然心系家乡灾情,但是考完试的她却仍然选择留在芜湖做抗洪救灾志愿者。“我回家似乎也帮不上什么忙。”她略带羞涩笑了笑:“而且父母对我的选择也很支持,他们为我能帮助更多人而感到自豪……”
许萍相信,追求物质报酬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。按原计划暑期实践计划只有半个月,但她并没有决定要在什么时候回家,“这要看这边需要我到什么时候吧!”
原文阅读地址:大江晚报
http://epaper.wuhunews.cn/djwb/html/2016-07/13/content_311827.htm?div=0